串串香

串串香

串串香(skewered food served in hot pot),又称串串火锅,是四川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,起源于四川成都,实际上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,所以人们又往往称其为小火锅。

"串串香"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是一种以竹签串上各种肉和菜,将其放进滚烫的火锅中涮着吃的小吃。食材从传统的海带、土豆、冬瓜、贡菜、鹌鹑蛋等,到猪肉片、肉圆、排骨、肥牛等,又不断增添了像鱿鱼、基围虾、蟹柳等海味品种。川渝地区的串串香以麻辣味为主,食材也多数经过腌制后才下锅。汤底是串串香的灵魂,串串香采用多种香料和当地特色食材熬制,麻辣鲜香,锅底醇厚,一般用不锈钢锅,也曾流行过砂锅。20世纪80年代初期,随着火锅的出现,成都人在自行车后面挂上蜂窝煤炉,在商场、影剧院、录像厅等热闹的场所附近摆摊卖串串数签签。1996年以前,串串香是一种非常低端的地方性饮食,一般是由小贩肩挑沿街叫卖。如今,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,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串串香铺子。

串串香为四川味道的代表之一,是草根美食最大众化的体现,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特色遍布于全国众多城市,在加速全国化的同时,正在积极推向海外市场。

历史起源

串串香,它实际上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类似 “麻辣烫”,所以人们往往又称它为“小火锅”。最初的串串香,锅底和菜都很简单,发展到如今几乎是无所不涮。

不同的人制作的串串香都有所不同,因此,四川串串香种类繁多,风味各异。

“串串香”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,成都一些城镇待业人员为了生计,就在一些热闹的场所如商场、影剧院、录像厅等附近摆摊经营“串串香”。

以竹签串豆干、兔腰,在卤锅中烫熟,蘸上麻辣调料,“好吃嘴”们边走边吃,逍遥自在。风味浓郁、菜品丰富、服务优质,价廉消费而深受大众喜爱,食客络绎不绝。

传统菜品

对菜品的创新与开发行动一直比较缓慢,并未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与客人的口味需求,对菜品只注重其外表,如品种多样、时鲜程度、摆放造型等等,没有深挖其内在的口味、色泽、营养的健康搭配,更不注重品牌的培养。而今的消费者,对吃串串香已经有了更新的认识和要求。

从20世纪80年代的“口食”,90年代的“目食”发展到今天“心食”的境界,从色、香、味、型、器的基础上,上升到声(听声音)、法(做法)、量(份量)、质(质量)、数(点菜量)的层面,而且更注重营养的搭配与吸收及原料的鲜活程度。

创新菜品

为了迎合并满足市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,一些有远见的串串香餐饮品牌开始在发展新品上讲究兼容并蓄,进行菜系的融合、口味的汇串,传承传统制作精髓并与之相结合,创新推出新派串串香,一种能喝汤的串串香。

众所周知,串串香好不好吃,底汤当然是最重要。新派串串香以红汤(麻辣)、白汤(骨汤)、清汤(鲜香)、海鲜汤4种底汤为特色。

底汤以鸡骨、猪骨吊鲜,同时加入草果、丁香、砂仁、桂皮等20余种中草药。并配以采用现代食品生物技术,以鸡骨、猪骨以及蘑菇、干贝等为原料,经低温粉碎后提取有效成分,制作而成的高纯度、高品质调味底料,充分保留原料特有的高蛋白质、钙、肽等的营养元素。

不仅涮烫出来的菜品口感好,而且底汤鲜美,且中解辣解燥,不用担心上火,还可以起到补充钙质、保养滋补,开胃顺气的功效。

选料丰富,营养全面,新鲜肉类、禽类、水产品、时令蔬菜、干鲜菌果等均可入锅,一夹一涮,便可食用,食品营养成分不流失。

既能吃上鲜嫩可口的食品,又能喝上营养丰富的底汤,真正是更美味、更营养、更健康、更时尚。